德阳市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16 10:27:52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破解自主创新短板,德阳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本地研究型高校院所匮乏、原始创新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结合产业特色和职教优势,构建起开放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形成政府引导、院校助力、平台支撑、企业发力的良性互动创新生态链,为传统产业注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业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政府+高职院校”联手搭台,政策体制引领护航。德阳以建设国家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为目标,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德阳市构建开放式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集成创新主体培育、支撑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结合等一揽子扶持政策,营造支持壮大传统产业、鼓励产业转型升级的软环境。以装备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升级为重点,利用德阳职教资源,为产学研合作落地提供物理空间、生活配套等,在师资配置、技术攻关等方面起到反哺本地作用。同时,高职院校立足市场需求,精准培养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资源。四川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设置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等专业群,打造特色高水平专业,培养了包括8万吨模锻压机主操手在内的模锻高技能人才300余名,其中部分学员参与了C919大客、新型航空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关键零部件生产。通过政府引导与高职院校搭台,为创新体系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是“地方+高校院所”深化合作,人才技术助力发展。德阳坚持以补短板为发展导向,持续加强与全国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先后与中科院、中物院、四川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3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创新与高校院所实体化合作方式,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引导市域外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转移转化到德阳,服务地方创新发展,补齐德阳原始创新动力不足的缺陷。与四川大学共建“德阳四川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与上海交大“共建德阳上交新材料研究中心”等,有效集聚各地各类创新资源,加快构建开放式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建有产学研合作平台70余个,科技创新合作实体机构6个,校企联合科研平台15个。已组织校企科技交流500余次,服务企业超过400家,组织专家教授600余人才来德阳开展对接,包括院士4名、长江学者5名、国千专家2名;促成合作300项,累计实现产值近60亿元,新增利税超过20亿元,产生专利超过200项。

三是“产业+创新平台”深度融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当前,德阳装备制造业进入由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的关键期,契合产业需求的研发创新平台建设成为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德阳引进全球知名装备制造业巨头西门子公司,以政府出资4000万元、四川工院提供场地硬件与技术人才、西门子公司提供1.2亿元工业软件与技术支持的合作方式共建“德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中心”,通过技术培训服务、联合攻关等形式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今年已为50余家本地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0余项,开展技术培育1000余人次,突破大型铸锻件现场快速三维重建、机器人轨迹自动规划等关键技术10余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上亿元。另外,四川工院与中国航发北京航材院共建四川省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与东方电气共建四川省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工程实验室、与KUKA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唯一的工程实验室“四川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这些与产业需求高度契合的创新平台,为德阳装备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东方汽轮机、东方电机、川油宏华等企业的数字化车间建设正加快推进,德阳的装备制造业正迈上“智能制造”之路。

四是“企业+军工资源”无缝对接,军民融合取得实效。积极探索民参军企业资质认定、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1+N”带动发展模式、军工自转等改革试点,积极出台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12条政策措施,在拓展高校院所合作过程中,将与军工院校对接作为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落地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本地企业创新转型发展。通过企业需求与军工技术的精准匹配,打通军民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军民技术、产业、资源深度融合。市科技局、四川建院、九院六所、思远重工四方共建“军民融合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推动九院六所的“空气动压轴承技术”在德阳落地转化,探索形成企业与军工院校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全市拥有省级认定军民融合企业77家,四川宏华等4家企业实现军民混合制发展;明日宇航等军民融合龙头企业通过“1+N”发展模式,带动14家“民参军”中小微企业发展;罗江金山军民融合产业园、什邡通航产业园、经开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二重万航、明日宇航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军民融合大企业大集团和创新成长型企业。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网站管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