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手机版  
|首 页
|信息公开
|网上办事大厅
|政策法规
|科技统计
|党建工作
业务综合服务平台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舆情通报 > 正文
  • 索引号:
  • 文 号:
  • 发布机构:四川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19-08-09 17:16:26
  • 关键词:周报,2019年,第,25期,总,第,206期

周报2019年第25期(总第206期)

【舆情汇总】

 舆情概况

【川内动态】

 四川:从“西部一隅”到创新沃土

 四川省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 世警会开幕式的“黑科技” 尝试“5G+8K”直播

 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建设城际氢能交通网

 成都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1+5+N”服务农业创新

 “人才新政”以来 成都落户人才突破30万

 极米科技投资15亿元 智能光电产业园在宜宾开工

【观点言论】

 刚起步的5G,网速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快

【舆情汇总】

 舆情概况

2019年8月2日至8月9日,本平台报送与四川省科技厅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共计8条,信息以正面报道四川科技成就、数字经济、5G应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新政、光电产业及国内资讯热点为主。期间,暂未有与四川省科技厅相关主体负面舆情发生,舆情总体保持平稳。

【川内动态】

 四川:从“西部一隅”到创新沃土

科技日报报道 从两弹一星、核聚变,到中国环流器一号、歼20飞机、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大熊猫人工繁育……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在地处天府大地的四川,一批又一批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力量。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推进科教兴川战略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四川到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四川科技体制机制、科技资源布局、科技创新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四川科技力量十分薄弱。1957年,全省仅有科研机构37个;上世纪50年代末,科研机构仅有科技人员3366人。随着“三线”建设的布局,四川内迁、新建科研机构近80个,科技力量得到有效充实。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放活、引进、培育科技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出台,高校、企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2018年末,四川拥有高等学校119所、科研院所276家;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5万人,是1997年的2.8倍。

目前四川已经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63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个,各类孵化载体860多家。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科技发展打破了原有单一、封闭的计划管理体制,实现了科技工作重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随着全省科技投入显著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科学技术普及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全省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事业进入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期。2018年,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5.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4万件,分别是1987年的141.8倍和245.7倍,专利结构不断优化,呈现量质齐升局面。截至2018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 四川省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四川经济日报报道 到2022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建设3-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深化智慧教育、医疗、文旅、物流、金融建设……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治理、深化智慧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意见》还对数字化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到2022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两化融合总指数超90。

《意见》提出,要强化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推动全省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汇聚融合。建设“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要提高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与此同时,四川省还将深化智慧教育、医疗、文旅、物流、金融领域的建设。未来,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智慧微型养老院和智慧养老社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都将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中。

此外,《意见》还明确了多项保障措施。对满足布局导向、能效值要求的数据中心和数字化高载能产业项目,实行支持性电价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引进数字技术领军人才,建立数字技术及应用人才教育体系,构建企业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平台。

 世警会开幕式的“黑科技” 九寨沟、成都绿道实时传递

现场画面

封面新闻报道 8月18日18时18分,中国·成都2019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开幕式正式启动。来自7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万名警察和消防员,在成都开启“欢乐与荣耀”。

开幕式上的“黑科技”,也让观众大饱眼福。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国庆前夕举办世警会,也是成都对新中国70华诞的盛大献礼。

这一次,成都还利用产业和技术优势,尝试“5G+8K”直播。

成都5G产业谋划较早,拥有5G产业联盟、5G产业专项资金,还设立专项资金支持5G技术攻关、支持“一杆多用”型智慧灯杆应用纾解建站难问题……

这一次,成都利用5G传输技术平台,将大成都三星堆、九寨沟、熊猫基地、天府绿道、西岭雪山、金沙遗址公园、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天府文化地标的实时8K画面传送到开幕式现场的大屏幕上。用最具时代感的科技和传媒手段,让历史文化与新时代、新风貌交相辉映。

通过举办世警会,成都进一步打造“三城三都”,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国际品质的文旅消费场景,构建“有温度”、“有品质”、“有创新”的旅游场景。

本届世警会设有运动员村,既是各国警察和消防员的休闲空间,也是他们交流互动的平台,还是他们了解成都、认识成都、爱上成都的一个窗口。

 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建设城际氢能交通网

四川日报报道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及氢技术将催生全球超过2.5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可为3000多万人提供就业机会。8月1日,记者从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近日印发的《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成都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建设全国知名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成都已聚集氢能产业链企业及院所50余户,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检测,燃料电池及整车(机)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下一步,成都将以燃料电池汽车、动车、有轨电车、无人机等为牵引,大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有序发展氢源供给设备,带动氢能产业成链发展、集群发展。

《规划》明确,成都将重点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氢气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到2023年力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体积功率密度达到3.5千瓦/升,冷启动温度达到零下30℃以下;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寿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车载高压储氢及加注压力达到70兆帕。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应用推广方面,到2023年,成都力争全市在客车、物流车、环卫车、出租车、公务车、共享汽车等领域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达2000辆以上;建设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线2条,示范线路总长30公里以上;燃料电池在无人机、分布式能源、船舶、各类电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建设覆盖成都全域的加氢站30座以上;“氢生活”理念融入大众生活。根据《规划》,成都将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建设省内客运、城际物流氢能交通系统,筹建“成都-绵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城际氢能线路,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城际氢能交通网。

发展氢能过程中,成都将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协同,与凉山、阿坝、甘孜、雅安、乐山、宜宾、泸州等地加强富余水电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的消纳合作;与攀枝花、西昌等地加强钒钛矿产资源在氢能材料领域的应用;与绵阳联合开展氢能重大科技成果在多个领域的转化合作;与德阳、绵阳、眉山等地开展城际燃料电池大巴、物流车示范运营;促进成渝两地打造氢能经济示范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在技术开发、企业合作、平台共享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等。

产业布局方面,成都将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郫都区、新津县、新都区、高新区(西区)、彭州市、双流区、金堂县、邛崃市9个区域规划打造氢能产业功能区,形成“五园一城一都”(包含5个专业制造产业园、1个氢能产业新城、1个绿色氢都)的氢能全产业链空间布局新格局。

 成都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1+5+N”服务农业创新

央广网报道 8月6日,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一干多支 五区协同,科技引领 服务三农”为主题,宣布了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会上还发布了创新联盟2019年重大计划,并举办了咨询委员会聘用仪式、五区首席专家聘用仪式和共建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签约仪式。

据悉,创新联盟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由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提议,邀请与“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相关的国内外知名农业科研机构、涉农大学,联合成都及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涉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共同发起成立,成为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下第一个市州服务全省的联盟。据介绍,创新联盟将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立足全川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聚焦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和创意休闲农业等产业领域,以科技任务为牵引,构建政府支持、要素集聚、交流共享、优势互补、综合服务等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应用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省转化应用。创新联盟以“1+5+N”的发展模式,进行服务体系建设。“1”指一个核心,即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5”指联盟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五大示范区;“N”指联盟在五大区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成立大会上,创新联盟顶级“智库”——咨询委员会阵容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任咨询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吕火明任副主任,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各院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牧科学院、成都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11位专家受聘为咨询委员会委员。据悉,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联盟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同时还会参与联盟重大科技任务、创新项目的设计、论证、评审和监督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联盟还针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分别聘用了五区首席专家。会上,五区首席专家分别与五区农业部门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

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创新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下第一个市州服务全省的联盟。联盟的成立不但能为四川的农业科研带来了活力和机遇,还填补了国家联盟组织体系中山地农业、休闲农业等空白;既是对四川农业科研力量的整合统筹,也是对国家联盟组织体系的扩充和完善。

 “人才新政”以来 成都落户人才突破30万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报道 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落户成都的青年大学生以每天超过500人的速度在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突破30万人。

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实施。这条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一经发布,立刻在全国掀起“引爆”效应。与此同时,为鼓励外地大学生来蓉创业、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力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为城市长远发展集聚人才资源,为城市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4月下旬开始,环球中心、菁蓉汇等地每天晚上都会点亮“蓉漂人才日”的主题灯光秀,用这样的专属礼遇致敬“蓉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把梦想安放在成都,除了城市本身的魅力,成都也正在用给力的人才政策,许“蓉漂”们一个美好未来。

引进来,更要留下来。“蓉漂人才日”,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广大“蓉漂”人才设立的专属节日:“成都人才新政12条”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这是成都与“蓉漂”们的约定。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成都尊重每一位个体的梦想,珍惜每一种向上的力量,用最大的诚意助力“蓉漂”实现个人价值。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以“蓉漂”IP概念塑造全市人才工作品牌,极大提升了成都人才工作的全球显示度和城市影响力。“我们以‘蓉漂’品牌冠名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顶尖团队的‘蓉漂计划’,创办培养跨界人才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开展‘蓉漂人才荟’系列招才引智活动,设立尊重人才的专属节日‘蓉漂人才日’,健全‘蓉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蓉漂青年人才驿站’,打造‘蓉漂’系列文创产品,拓展‘蓉漂’品牌宣传渠道,大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氛围。”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个月,“蓉漂人才发展学院”正式成立了。学院以人才资源深度开发为切入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界共治”模式,设置政治引领、能力提升、企业发展、理论研究“四大课程体系”,致力培育一批跨界融合、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为打通国际化人才流量新入口,设立“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建立31个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举办成都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集聚全球优质资源落地转化。

与此同时,成都市在音乐、影视和新媒体方面打造了“蓉漂+”系列衍生产品和文创产品。大力实施“蓉漂”城市品牌推广计划,创新实施“蓉漂青年人才实习季”项目,启动国内首个“蓉漂”城市超级实习生计划,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择优确定66名“蓉漂”城市超级实习生,邀请他们分别深入到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和基层一线开展为期3周的深度体验活动,感受成都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并通过他们“口碑式”传播成都“求才、尊才、爱才”的城市形象,让“蓉漂”风暴刮向全国。

 极米科技投资15亿元 智能光电产业园在宜宾开工

四川经济日报报道 8月7日,宜宾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在临港经开区开工,该项目是成宜“加强区域合作,共推南向开放”签约合作后,首个落地区域合作产业项目。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宣布开工。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是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宜宾市投资建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6日,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该公司在宜宾市临港经开区建设的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是建设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22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主要规划有整机车间、光学引擎车间及实验室等相关配套车间),共6栋厂房及生产实验室。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入驻智能终端示范园A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整体即将完工,8月份进行小批量量产,2019年底预计产值达到3亿元;二期园区项目当天正式动工建设。

未来极米将把产品全部放在宜宾生产,前期规划为5条产线,并根据地域性特点,形成成都研发、宜宾生产的组合,推动极米的众多研发成果实现有效落地。5年内园区总产值预期达200亿元。

据悉,极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增值服务,不到6年时间,已成为投影显示行业龙头企业。2018年出货量近60万台,销售20个亿的成绩,成为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改变了中国投影市场长达15年被外资品牌称霸的局面。今年一季度,极米继续保持中国市场第一,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观点言论】

 刚起步的5G,网速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快

综合媒体报道 瞬间下载1G电影、玩VR游戏无卡顿……在运营商推出的体验活动中,5G的网速体验被形容为“飞一般”的感觉。然而,在有些地方,5G似乎未能“飞”起。

日前,据媒体报道,根据美国独立第三方移动分析公司的测试结果,澳大利亚的5G网络下载速度竟然比4G还慢了20%。对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表示,5G网速快慢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开始阶段没有公众想象得那么快。

网速快慢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据称,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商用5G的国家,韩国自今年4月开通相关服务以来,目前已有接近80%的用户享受到了5G服务。测试显示,目前韩国的5G网速已达90.06Mbps,我国的网速却只有33.49Mbps,足足比我国快了两倍多。

为何我国与韩国的5G网速差距如此之大?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姚宏宇分析道,5G的网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技术层面的,也有软硬件层面的,如5G基站数量和密度、移动终端的性能和品质、运营商的服务支撑能力等。

“目前,很多5G网络基础设施还未铺设完备,这就导致不同区域的5G传输速度差别很大。因此不难理解,第三方测试结果显示,澳大利亚的5G网络,最大下载速率为792Mbps,而其4G网络最大下载速率为950Mbps,其峰值下载速率竟然比4G低了20%。”姚宏宇说。

可能还有人会疑惑,韩国5G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5G使用高频段信号,信号波长短、覆盖面积小,因此基站建设密度高,需要的基站数量比4G更多,投资规模更大。韩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基础设施搭建相对容易。”姚宏宇说,对国土面积较大的我国而言,在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关咨询机构曾预测,我国5G全覆盖的投资额约是2.3万亿元,投资规模将是4G的4倍。“因此,巨大的投资,也使得5G在我国的建设,只能稳步推进,短期见效较难。”姚宏宇说。

实际应用难达到理论传输速度

5G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8秒1GB,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速度可能实现吗?

姚宏宇认为,5G商用才刚刚起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运营商服务还在紧锣密鼓建设中,5G峰值速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实现,暂时还不能下定论。

“但参考4G的实际传输速度和峰值理论传输速度,不难发现,这中间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姚宏宇说,5G峰值传输速度是在标准规格的专业实验室中测得的,而实际应用情况要复杂得多,周围无线网络的干扰、5G网络实际的信号强度和终端的硬件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传输速度产生影响。

姚宏宇以智能手机为例补充道,目前普通手机的硬盘写入速度在500Mbps以下,而5G峰值下载速度为1.25Gbps。那么在当前的硬盘规格下,5G速度就算再快,硬盘的写入速度也只能维持在现有水平,不会有提升。

“当然对于5G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的。随着5G在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和新型网络架构等方面的技术不断迭代,相信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姚宏宇说。

我国5G速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那么,目前我国的5G网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

姚宏宇分析道,目前我国5G还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尚处于外部实地测试阶段,所以全国各地的5G网速差别会很大,这主要是由网络环境和业务场景决定的。

我国5G网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可参考近期几大运营商提供的测试数据。中国联通在北京金融街的5G精品线路,测得的下载速度最高可达2Gbps;中国移动在北京CBD地区测得的5G下载速度高达2.8Gbps。

“总体而言,中国的5G网速水平在全球还是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资金扶持等方式解决了很多5G发展中的问题,国内的运营商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5G网络和5G创新中心,终端厂商也在加紧5G终端的研发并计划将相关产品推向市场。相信在未来几年,中国在5G技术的发展上,能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姚宏宇说。

网速快是人们对5G的直观感受,然而这并非是5G的唯一优势。

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移动业务流量将增长数万倍,移动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或超1000亿。在这些技术支持下,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无人机可能成为最先成熟的业务场景。随着5G网络逐渐完善,一些对网络通信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远程手术、全路况自动驾驶等,也将成为5G的重要应用场景。届时,大场景、多维度的应用,将催生新业态,甚至可能引发产业变革。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蜀ICP备13001288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网站管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四川博大科技实业总公司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 周报2019年第25期(总第206期)

    发布机构:四川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9-08-09 17:16:26

    【舆情汇总】

     舆情概况

    【川内动态】

     四川:从“西部一隅”到创新沃土

     四川省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 世警会开幕式的“黑科技” 尝试“5G+8K”直播

     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建设城际氢能交通网

     成都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1+5+N”服务农业创新

     “人才新政”以来 成都落户人才突破30万

     极米科技投资15亿元 智能光电产业园在宜宾开工

    【观点言论】

     刚起步的5G,网速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快

    【舆情汇总】

     舆情概况

    2019年8月2日至8月9日,本平台报送与四川省科技厅相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共计8条,信息以正面报道四川科技成就、数字经济、5G应用、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新政、光电产业及国内资讯热点为主。期间,暂未有与四川省科技厅相关主体负面舆情发生,舆情总体保持平稳。

    【川内动态】

     四川:从“西部一隅”到创新沃土

    科技日报报道 从两弹一星、核聚变,到中国环流器一号、歼20飞机、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大熊猫人工繁育……70年风雨兼程、70年沧桑巨变,在地处天府大地的四川,一批又一批世人瞩目的科技成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力量。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科技厅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推进科教兴川战略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建设创新型四川到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四川科技体制机制、科技资源布局、科技创新实力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四川科技力量十分薄弱。1957年,全省仅有科研机构37个;上世纪50年代末,科研机构仅有科技人员3366人。随着“三线”建设的布局,四川内迁、新建科研机构近80个,科技力量得到有效充实。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放活、引进、培育科技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出台,高校、企业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人员素质稳步提高。

    2018年末,四川拥有高等学校119所、科研院所276家;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0万人。其中,研发人员总量超过15万人,是1997年的2.8倍。

    目前四川已经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63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6个,各类孵化载体860多家。

    四川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科技发展打破了原有单一、封闭的计划管理体制,实现了科技工作重点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随着全省科技投入显著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科技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科学技术普及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硕果累累。全省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事业进入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时期。2018年,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数为15.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4万件,分别是1987年的141.8倍和245.7倍,专利结构不断优化,呈现量质齐升局面。截至2018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 四川省出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四川经济日报报道 到2022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总量超2万亿元,建设3-5个大数据产业基地,深化智慧教育、医疗、文旅、物流、金融建设……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治理、深化智慧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生态体系。

    《意见》还对数字化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到2022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两化融合总指数超90。

    《意见》提出,要强化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推动全省政务数据、公共数据、社会数据汇聚融合。建设“互联网+监管”平台,通过大数据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要提高政府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强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实现“一网通办”。

    与此同时,四川省还将深化智慧教育、医疗、文旅、物流、金融领域的建设。未来,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智慧微型养老院和智慧养老社区,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都将走进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中。

    此外,《意见》还明确了多项保障措施。对满足布局导向、能效值要求的数据中心和数字化高载能产业项目,实行支持性电价政策。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积极引进数字技术领军人才,建立数字技术及应用人才教育体系,构建企业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平台。

     世警会开幕式的“黑科技” 九寨沟、成都绿道实时传递

    现场画面

    封面新闻报道 8月18日18时18分,中国·成都2019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开幕式正式启动。来自7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近万名警察和消防员,在成都开启“欢乐与荣耀”。

    开幕式上的“黑科技”,也让观众大饱眼福。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国庆前夕举办世警会,也是成都对新中国70华诞的盛大献礼。

    这一次,成都还利用产业和技术优势,尝试“5G+8K”直播。

    成都5G产业谋划较早,拥有5G产业联盟、5G产业专项资金,还设立专项资金支持5G技术攻关、支持“一杆多用”型智慧灯杆应用纾解建站难问题……

    这一次,成都利用5G传输技术平台,将大成都三星堆、九寨沟、熊猫基地、天府绿道、西岭雪山、金沙遗址公园、宽窄巷子、杜甫草堂、武侯祠等天府文化地标的实时8K画面传送到开幕式现场的大屏幕上。用最具时代感的科技和传媒手段,让历史文化与新时代、新风貌交相辉映。

    通过举办世警会,成都进一步打造“三城三都”,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国际品质的文旅消费场景,构建“有温度”、“有品质”、“有创新”的旅游场景。

    本届世警会设有运动员村,既是各国警察和消防员的休闲空间,也是他们交流互动的平台,还是他们了解成都、认识成都、爱上成都的一个窗口。

     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炉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建设城际氢能交通网

    四川日报报道 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及氢技术将催生全球超过2.5万亿美元规模的市场,可为3000多万人提供就业机会。8月1日,记者从成都市氢能暨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近日印发的《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成都氢能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建设全国知名的氢能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成都已聚集氢能产业链企业及院所50余户,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和检测,燃料电池及整车(机)研发制造等主要环节。下一步,成都将以燃料电池汽车、动车、有轨电车、无人机等为牵引,大力发展氢能、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有序发展氢源供给设备,带动氢能产业成链发展、集群发展。

    《规划》明确,成都将重点开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氢气储运与加注等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到2023年力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体积功率密度达到3.5千瓦/升,冷启动温度达到零下30℃以下;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寿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车载高压储氢及加注压力达到70兆帕。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高地。

    应用推广方面,到2023年,成都力争全市在客车、物流车、环卫车、出租车、公务车、共享汽车等领域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达2000辆以上;建设燃料电池有轨电车示范线2条,示范线路总长30公里以上;燃料电池在无人机、分布式能源、船舶、各类电源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建设覆盖成都全域的加氢站30座以上;“氢生活”理念融入大众生活。根据《规划》,成都将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建设省内客运、城际物流氢能交通系统,筹建“成都-绵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城际氢能线路,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城际氢能交通网。

    发展氢能过程中,成都将推动形成跨区域产业协同,与凉山、阿坝、甘孜、雅安、乐山、宜宾、泸州等地加强富余水电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的消纳合作;与攀枝花、西昌等地加强钒钛矿产资源在氢能材料领域的应用;与绵阳联合开展氢能重大科技成果在多个领域的转化合作;与德阳、绵阳、眉山等地开展城际燃料电池大巴、物流车示范运营;促进成渝两地打造氢能经济示范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在技术开发、企业合作、平台共享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等。

    产业布局方面,成都将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郫都区、新津县、新都区、高新区(西区)、彭州市、双流区、金堂县、邛崃市9个区域规划打造氢能产业功能区,形成“五园一城一都”(包含5个专业制造产业园、1个氢能产业新城、1个绿色氢都)的氢能全产业链空间布局新格局。

     成都成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1+5+N”服务农业创新

    央广网报道 8月6日,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以“一干多支 五区协同,科技引领 服务三农”为主题,宣布了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会上还发布了创新联盟2019年重大计划,并举办了咨询委员会聘用仪式、五区首席专家聘用仪式和共建科技创新服务示范区签约仪式。

    据悉,创新联盟是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由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提议,邀请与“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相关的国内外知名农业科研机构、涉农大学,联合成都及各市(州)农业主管部门、涉农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共同发起成立,成为了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下第一个市州服务全省的联盟。据介绍,创新联盟将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立足全川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聚焦重点产业、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突出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和创意休闲农业等产业领域,以科技任务为牵引,构建政府支持、要素集聚、交流共享、优势互补、综合服务等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应用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在全省转化应用。创新联盟以“1+5+N”的发展模式,进行服务体系建设。“1”指一个核心,即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5”指联盟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五大示范区;“N”指联盟在五大区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成立大会上,创新联盟顶级“智库”——咨询委员会阵容揭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汉中任咨询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吕火明任副主任,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各院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省畜牧科学院、成都大学、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高校的11位专家受聘为咨询委员会委员。据悉,咨询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联盟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同时还会参与联盟重大科技任务、创新项目的设计、论证、评审和监督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联盟还针对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分别聘用了五区首席专家。会上,五区首席专家分别与五区农业部门代表签订了合作协议。

    联盟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梅旭荣在成立大会上表示,创新联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体系下第一个市州服务全省的联盟。联盟的成立不但能为四川的农业科研带来了活力和机遇,还填补了国家联盟组织体系中山地农业、休闲农业等空白;既是对四川农业科研力量的整合统筹,也是对国家联盟组织体系的扩充和完善。

     “人才新政”以来 成都落户人才突破30万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报道 最新数据显示,通过《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落户成都的青年大学生以每天超过500人的速度在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突破30万人。

    2017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实施。这条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一经发布,立刻在全国掀起“引爆”效应。与此同时,为鼓励外地大学生来蓉创业、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大力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为城市长远发展集聚人才资源,为城市未来发展谋篇布局。

    4月下旬开始,环球中心、菁蓉汇等地每天晚上都会点亮“蓉漂人才日”的主题灯光秀,用这样的专属礼遇致敬“蓉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把梦想安放在成都,除了城市本身的魅力,成都也正在用给力的人才政策,许“蓉漂”们一个美好未来。

    引进来,更要留下来。“蓉漂人才日”,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为广大“蓉漂”人才设立的专属节日:“成都人才新政12条”将每年4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设为“蓉漂人才日”。这是成都与“蓉漂”们的约定。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成都尊重每一位个体的梦想,珍惜每一种向上的力量,用最大的诚意助力“蓉漂”实现个人价值。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以“蓉漂”IP概念塑造全市人才工作品牌,极大提升了成都人才工作的全球显示度和城市影响力。“我们以‘蓉漂’品牌冠名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顶尖团队的‘蓉漂计划’,创办培养跨界人才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开展‘蓉漂人才荟’系列招才引智活动,设立尊重人才的专属节日‘蓉漂人才日’,健全‘蓉漂’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蓉漂青年人才驿站’,打造‘蓉漂’系列文创产品,拓展‘蓉漂’品牌宣传渠道,大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氛围。”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上个月,“蓉漂人才发展学院”正式成立了。学院以人才资源深度开发为切入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界共治”模式,设置政治引领、能力提升、企业发展、理论研究“四大课程体系”,致力培育一批跨界融合、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为打通国际化人才流量新入口,设立“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建立31个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举办成都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集聚全球优质资源落地转化。

    与此同时,成都市在音乐、影视和新媒体方面打造了“蓉漂+”系列衍生产品和文创产品。大力实施“蓉漂”城市品牌推广计划,创新实施“蓉漂青年人才实习季”项目,启动国内首个“蓉漂”城市超级实习生计划,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择优确定66名“蓉漂”城市超级实习生,邀请他们分别深入到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和基层一线开展为期3周的深度体验活动,感受成都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并通过他们“口碑式”传播成都“求才、尊才、爱才”的城市形象,让“蓉漂”风暴刮向全国。

     极米科技投资15亿元 智能光电产业园在宜宾开工

    四川经济日报报道 8月7日,宜宾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在临港经开区开工,该项目是成宜“加强区域合作,共推南向开放”签约合作后,首个落地区域合作产业项目。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宣布开工。

    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是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宜宾市投资建立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8年11月6日,注册资本金2000万元。该公司在宜宾市临港经开区建设的极米智能光电产业园,是建设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领域的高科技产业园,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建设22万平方米厂房及配套设施(主要规划有整机车间、光学引擎车间及实验室等相关配套车间),共6栋厂房及生产实验室。

    项目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入驻智能终端示范园A区,面积约1万平方米,整体即将完工,8月份进行小批量量产,2019年底预计产值达到3亿元;二期园区项目当天正式动工建设。

    未来极米将把产品全部放在宜宾生产,前期规划为5条产线,并根据地域性特点,形成成都研发、宜宾生产的组合,推动极米的众多研发成果实现有效落地。5年内园区总产值预期达200亿元。

    据悉,极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激光电视和智能投影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增值服务,不到6年时间,已成为投影显示行业龙头企业。2018年出货量近60万台,销售20个亿的成绩,成为中国投影机市场出货量第一,改变了中国投影市场长达15年被外资品牌称霸的局面。今年一季度,极米继续保持中国市场第一,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观点言论】

     刚起步的5G,网速可能没你想得那么快

    综合媒体报道 瞬间下载1G电影、玩VR游戏无卡顿……在运营商推出的体验活动中,5G的网速体验被形容为“飞一般”的感觉。然而,在有些地方,5G似乎未能“飞”起。

    日前,据媒体报道,根据美国独立第三方移动分析公司的测试结果,澳大利亚的5G网络下载速度竟然比4G还慢了20%。对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表示,5G网速快慢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在开始阶段没有公众想象得那么快。

    网速快慢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据称,作为全世界第一个商用5G的国家,韩国自今年4月开通相关服务以来,目前已有接近80%的用户享受到了5G服务。测试显示,目前韩国的5G网速已达90.06Mbps,我国的网速却只有33.49Mbps,足足比我国快了两倍多。

    为何我国与韩国的5G网速差距如此之大?

    北京友友天宇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姚宏宇分析道,5G的网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有技术层面的,也有软硬件层面的,如5G基站数量和密度、移动终端的性能和品质、运营商的服务支撑能力等。

    “目前,很多5G网络基础设施还未铺设完备,这就导致不同区域的5G传输速度差别很大。因此不难理解,第三方测试结果显示,澳大利亚的5G网络,最大下载速率为792Mbps,而其4G网络最大下载速率为950Mbps,其峰值下载速率竟然比4G低了20%。”姚宏宇说。

    可能还有人会疑惑,韩国5G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5G使用高频段信号,信号波长短、覆盖面积小,因此基站建设密度高,需要的基站数量比4G更多,投资规模更大。韩国由于国土面积小,基础设施搭建相对容易。”姚宏宇说,对国土面积较大的我国而言,在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关咨询机构曾预测,我国5G全覆盖的投资额约是2.3万亿元,投资规模将是4G的4倍。“因此,巨大的投资,也使得5G在我国的建设,只能稳步推进,短期见效较难。”姚宏宇说。

    实际应用难达到理论传输速度

    5G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8秒1GB,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速度可能实现吗?

    姚宏宇认为,5G商用才刚刚起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运营商服务还在紧锣密鼓建设中,5G峰值速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实现,暂时还不能下定论。

    “但参考4G的实际传输速度和峰值理论传输速度,不难发现,这中间还是有较大差距的。” 姚宏宇说,5G峰值传输速度是在标准规格的专业实验室中测得的,而实际应用情况要复杂得多,周围无线网络的干扰、5G网络实际的信号强度和终端的硬件品质等因素,都会对传输速度产生影响。

    姚宏宇以智能手机为例补充道,目前普通手机的硬盘写入速度在500Mbps以下,而5G峰值下载速度为1.25Gbps。那么在当前的硬盘规格下,5G速度就算再快,硬盘的写入速度也只能维持在现有水平,不会有提升。

    “当然对于5G的发展,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的。随着5G在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和新型网络架构等方面的技术不断迭代,相信它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姚宏宇说。

    我国5G速度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那么,目前我国的5G网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

    姚宏宇分析道,目前我国5G还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尚处于外部实地测试阶段,所以全国各地的5G网速差别会很大,这主要是由网络环境和业务场景决定的。

    我国5G网速在全球范围内的水平,可参考近期几大运营商提供的测试数据。中国联通在北京金融街的5G精品线路,测得的下载速度最高可达2Gbps;中国移动在北京CBD地区测得的5G下载速度高达2.8Gbps。

    “总体而言,中国的5G网速水平在全球还是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和资金扶持等方式解决了很多5G发展中的问题,国内的运营商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5G网络和5G创新中心,终端厂商也在加紧5G终端的研发并计划将相关产品推向市场。相信在未来几年,中国在5G技术的发展上,能继续走在世界前列。”姚宏宇说。

    网速快是人们对5G的直观感受,然而这并非是5G的唯一优势。

    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移动业务流量将增长数万倍,移动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或超1000亿。在这些技术支持下,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无人机可能成为最先成熟的业务场景。随着5G网络逐渐完善,一些对网络通信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远程手术、全路况自动驾驶等,也将成为5G的重要应用场景。届时,大场景、多维度的应用,将催生新业态,甚至可能引发产业变革。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