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以科技创新赋能“稻田+”综合种养全链条升级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达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农业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以开江县稻渔、稻鸭综合养殖为实践样本,强化科技赋能支撑,推动现代农业延链升级。目前,稻渔、稻鸭综合种养面积共9.85万亩,年总产值达8.96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超万元,形成“科技+农业”融合发展新典范。
(1)构建立体生态种养技术体系。聚焦稻田空间分层利用,研发推广稻虾开沟、平田双模式及蟹蚌鱼立体养殖技术,创新“上层挂蚌、中层养鱼、下层育蟹”生态链,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40%,并配套精准投喂、水草轮植、智能防逃等标准化规程,实现渔业亩均产值超1.2万元,其中大闸蟹产量占全省77%、珍珠蚌占全国淡水无核珍珠25%。
(2)首创“121”尾水循环技术。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发三级水体净化系统,通过“1亩鳜鱼养殖—2亩鱼蚌过滤—1亩稻虾终端净化”,形成“养鱼-净水-再养殖”闭环,水体利用率提升300%,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65%,水质达地表Ⅲ类标准,带动9.85万亩种养区实现尾水零排放。
(3)推动智能种养管控系统建设。建成数字农场、数控中心智慧农业体系,集成物联网监测、大数据分析功能、智能决策模型、远程专家诊断功能,实时监测9.85万亩种养区水质pH值、溶氧量等12项指标,动态调控饲料投喂、水位高度等生产参数,虾蟹苗种繁育成活率提升至92%,生产效益较传统模式增长210%。
(4)培育特色农产品竞争新优势。建立“良种+良法”技术矩阵,选育抗逆性“开江麻鸭”国家地理标志品种,研发稻鸭共生时序管理模型,通过分阶段精准补饲、水位智能调节,实现单轮养殖60万只、年出栏2轮。利用“稻鸭种养”模式,节约稻田农药成本300元/亩,实现水稻亩产400公斤,并配套建成日本佐竹稻米精深加工线,推动“虾稻米”等单品溢价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