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8-30日,四川省科技厅唐坚厅长带领省科技厅农村处、社发处、办公室等处室负责人和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副所长赵永涛、省中药研究院赵军宁副院长、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孟爱国、省林科院党委书记石锐、省食品研究院院长夏书友、省草科院副院长白史且、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李晚忱、省科技顾问团办公室主任张洁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和领导一行13人,到康定、泸定对甘孜州科技工作进行了调研。
这次唐厅长工作组一行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工作,是省科技厅为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落实“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科技工作思路,按照全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科技工作采取的重要举措。旨在集成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增进与民族地区的科技合作搭建平台,以提升民族地区科技工作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在州政府李继平副州长、州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东风等陪同下,唐厅长一行重点实地考察了甘孜州藏医药研究所、甘孜州藏医院、甘孜州神螺藏医药研究中心、甘孜州科技情报研究所、甘孜州科技培训中心、康定中藏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调研组一行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进一步加深了对甘孜州科技工作的了解和认识,所到之处各位领导和专家对甘孜州依靠科技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生态保护、环境建设、高原农牧业、中藏药业、旅游产业发展等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唐厅长在考察康定中藏药业科技有限公司雅家埂冬虫夏草培殖基地,看到公司人工培殖的虫草、虫草幼虫时指出,冬虫夏草人工培植历时27年获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技术水平很高,凝聚着几代科技人员的心血,冬虫夏草人工培植产业化和规模化的成功与推广,对高原珍稀名贵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农牧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公司一定要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尽快做大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产业。
在考察甘孜州藏医药研究所时,在得知该所的藏药新药“然降多吉”胶囊研制项目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的支持时,唐厅长强调,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已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继承和创新研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快南派藏药产业化发展,推进南派藏药的现代化步伐。
在深入企事业单位、中藏药材基地考察的基础上,9月29日下午,唐厅长一行听取了甘孜州科技工作汇报。州政府李继平副州长、州委副秘书长徐杰、州政府副秘书长刘宗建、州科技局各位局长和业务科室负责人,炉霍、九龙、道孚三个县科技局的代表、州属各科研所负责人、部分科技型企业负责人40余人参加了会议。
汇报会由州政府副秘书长刘宗建主持,李继平副州长致辞介绍了甘孜州基本州情和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州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东风全面汇报了甘孜州科技工作。九龙县科技局副局长邓爱莲代表各县科技局就省州县联动,抓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项目的实施等作了发言。随行的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专家、领导,省科技厅各位处长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对甘孜州科技工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唐坚厅长在汇报会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甘孜州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全州科技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唐厅长在讲话中指出,甘孜州是藏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是中国最美的地方、是世界神往的地方,资源丰富,后发优势明显,近年来取得的一批科技成果和培养的一批科技人才为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甘孜州科技工作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并对甘孜州科技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
一是向科技要产业。甘孜州自然资源丰富,但是资源的优势转变为经济的优势,中间的环节必须靠科技的支撑。从资源优势到经济优势,离不开资金要素、离不开劳动力要素、离不开制度要素,更离不开科技要素。发挥后发优势,除了资源的独特性,还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科技技术。甘孜州自然资源独特,但深度研发还不够,很多自然优势还停留在原始的状态。农产品加工很重要,在抓好特色优势品种源头创新的同时,还要抓好技术开发和精深加工。仅抓农业产业化还不够,工业科技也需加强,要按工业化的思路来做资源的开发。
二是向科技要生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要充分利用科技,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保护好甘孜州美丽的草原、森林、水资源等生态环境,利用这种生态优势,建设“生态经济第一州”。
三是向科技要人才。要从单纯“勤劳致富”转向依靠科技致富,这是人的素质的一次飞跃。甘孜州作为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科学文化素质较差,国际意识淡薄,科普培训显得尤其重要。要进一步做好规划,力争在5年内把全州农牧民全部培训一次以上。藏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这次带来了8个科研院所,就是希望进一步促进院地(企)合作,互动起来,产学研结合,通过共同实施科技项目,带动一大批民族地区科技人才成长。
最后,唐厅长表示省科技厅将在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加大对甘孜州的支持力度,为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