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5月30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后,甘孜州科技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迅速组织局机关和下属科研单位认真传达学习会议精神,推动贯彻落实。
一、集中学习,领会精神
5月27日上午,州科技局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收看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认真聆听王晓晖书记代表第十一届四川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局党组认为,省委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谋划“省之要事”,擘画了与时代同行的四川新篇章,完全符合中央精神、贴合四川实际、体现人民期盼,是守正创新、继往开来的工作指南,是方向明确、鼓舞人心的行动纲领,必将指导甘孜科技创新在新长征路上开辟新路径、创造新业绩。参会党员纷纷表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事关涉藏地区长治久安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是省委对涉藏地区的深切厚望,给甘孜科技创新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全州科技系统将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强烈的使命担当、昂扬的奋进姿态,坚定不移落实好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书写大横断的新传奇,为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甘孜科技力量。
二、深入宣传,形成合力
州科技局将紧紧围绕“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聚焦省、州委工作指向,立足科技部门职责,结合甘孜科技实际,全力推动重点任务在科技领域落实落地。
一是层层传达会议精神。通过召开局党组会、“三会一课”、工作会、学习会等形式,及时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达到基层科技部门、科研院所、党员干部和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覆盖到联系指导的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让社会各界了解今后一段时期省委的大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州科技系统向省委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一个脚印迈进。
二是理清思路创新突破。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今年全省、全州科技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科技创新工作思路,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四个面向”,落实“科创十条”,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战略,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在牦牛、青稞、高原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科研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为建设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贡献科技力量。
三是改进作风强化执行。以当前全州正在开展的公职人员思想政治提升工作为抓手,扎实组织开展政治忠诚、民族团结、法律法规三项教育,督促指导全州科技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提升能力,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重点上来,充分结合甘孜实际,切实让新思路催生新方法,以新方法催生新成果,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中找到甘孜答案。
三、突出重点,推动落实
从今年开始,全州科技系统将突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强力推动六项重点工作,奋力开创甘孜科技创新发展新局面。
一是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围绕创新驱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行动,积极引进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行业引领能力强、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力争培育州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州级企业科技研发机构6家,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申报建设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室等。
二是积极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开展省、州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评价和备案工作,支持各县(市)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基地。支持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针对产业需求和行业共性技术难点,加快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建设一批“孵化+创投”“孵化器+商业空间”“互联网+”等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器。
三是加力天文科技发展。立足国之所需,发挥甘孜所长,积极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提质提效。支持加快甘孜州稻城高海拔天文科学项目建设,编制《甘孜州稻城天文考古保护利用规划》,完善《甘孜州稻城天文科学院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建立甘孜州稻城高海拔天文科学项目建设重大项目库,支持落地一批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支持并指导稻城高海拔天文中心加快办公场所建设,开展相关科研项目编报工作。积极争取建设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甘孜分中心。
四是稳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稳妥有序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抓好《甘孜州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三条政策》《关于激励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贯彻执行,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持续推进科研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探索重大科技项目“揭榜制”,完善科技资金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是加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加强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指导,强化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管理,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专题培训。按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工作要求,部署推进全州2022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目标任务,力争全州2022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达到725万元,同比增幅5%。
六是深化院(校)州科研合作。创新院(校)州合作模式,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我州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通过技术攻关、顾问指导、战略咨询、成果转化等形式汇聚人才智力资源。加强与成都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扣长江黄河上游(甘孜段)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为全州高质量发展赋予科技动能。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