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标题: | 关于加大基层科研单位扶持力度、提高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和社会认同感的建议 | ||||
编号: | 13010912 | 建议类型: | 大会期间建议 | 提交日期: | 2018-01-29 |
内容分类: | 科、教、文、卫和体育 科学研究 | 建议办理类型: | 政府类 | ||
建议公开范围: | 同意对外公开 | 主办单位(分办单位): | 科技厅 | 协办单位: | 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建议内容:
科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代以来的每次重大科技创新,都会引发产业变革,导致大国兴衰和格局调整。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李克强同志在2017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真正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涌现更多国际领先创新成果。”
然而,目前四川省内许多地方基层科研单位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科研经费短缺,科研人员薪酬待遇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规划布局上,高校、科研单位大多集中在成都及周边城市,而部分市州,如巴中等城市甚至没有一家高校或科研机构;二是在科研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上,成都及周边地区仍是最大受益者,占有压倒性优势;三是在高校和基层科研单位之间,高校往往比地方基层科研单位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与更多的经费投入。这三点,直接导致了地方科研单位的基础条件落后、人员组成不合理与创新能力薄弱,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优势。以达州市农科院为例,该院是川东北规模最大、研究门类最齐、获得成果最多、辐射区域最广的公益性Ⅰ类、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共获得各级科研成果260余项,155项成果获得各级政府奖励。对于达州这样一个面临精准扶贫重大任务的人口和农业大市,地方偏远,很难享受到成都及周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与服务,长期以来在农业方面一直是达州市农科院这个基层科研单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而目前为止,其人均年科研经费仅为3万多元,根本无法支撑繁重的日常田间试验、成果申报及转化、论文发表、专利代理、专家咨询、技术培训以及科技扶贫等方面的繁重任务,直接影响了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力度。
此外,科技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过程极其艰辛和漫长,许多研究需要工作人员长年累月高强度的持续付出,甚至付出毕生精力或几代人的努力,而且并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结果。因此,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不良现象,即相比20年前,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对科技工作的职业向往度持续降低,一度出现了把当明星、当网红等短时间内获得高收入的职业作为自己人生理想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年青一代的成长,严重影响国家科技的进步与民族的未来。虽然有些地方也制定了部分关于科研机构创新创业的管理办法,但在目前这种科研体制的环境背景下,真正落实并发挥作用尚需时间。
因此,建议:
1. 省委省政府敦促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科研机构改革领导小组,赴各地市州考察调研基层科研单位运行情况,获取一手资料,形成调研报告;
2. 相关部门根据调研报告,均衡四川各地之间,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科研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并重点向地方基层科研单位倾斜,帮助其改善基础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其职能作用;
3. 加快加大科研机构人员薪酬改革,在增加基础性薪酬的前提下探索其他激励性取酬政策,保障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薪酬待遇;
4. 任何情况下,保证基层科研单位正常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秩序;在社会上加大对科研工作性质重要性和神圣性的宣传力度,让科研人员获得自我认同感,鼓励全社会形成尊科研爱科研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建议答复:
付亮等8位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基层科研单位扶持力度、提高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和社会认同感的建议》(第912号建议)收悉,我厅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科研单位改革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川委厅〔2014〕16号),在省农科院、畜科院、机械院、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攀枝花学院和宣汉县共7个单位(区域)开展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试点,有效推动试点单位(区域)破除了制约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性束缚,推动优秀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四川省科研院所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化科研院所改革试点推进方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2家科研院所,按照中央在川院所转化一批、省属公益类院所深化一批、转制类院所转制一批、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四个一批”,继续推进科研院所深化改革。2018年2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分组推进科研院所“一院一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将组成8个工作组分类定点推进19家科研院所,力争今年6月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典型案例。
目前,我省已经成立了省国有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同时,科技厅每年都将编制四川省科研院所年度发展报告,报告主要反映我省科研院所,包括中央在川、省属、市(州)属、县属科研院所基本情况、学科建设、地域分布、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等情况,并选择部分科研院所进行重点介绍。2018年,我们将深入各市(州)加大对基层科研单位的调研力度,并形成调研成果。
关于“相关部门根据调研报告,均衡四川各地之间,高校和科研单位之间的科研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并重点向地方基层科研单位倾斜,帮助其改善基础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建议。我厅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倾斜支持,促进地方创新发展。一是对厅市会商确定的共同推进的科技创新事项予以重点支持;二是依据因素测算法,通过定向财力转移支付科技项目,重点向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等贫困地区及甘、阿、凉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三是通过科技扶贫专项行动,支持12个市(州)的88个重点贫困县产业扶贫和服务平台建设。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加强厅市会商,强化科技精准扶贫,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地方科技创新发展。同时建议市(州)政府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通过地方财政资金引导支持方式,加强地方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推进地方院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关于“加快加大科研机构人员薪酬改革,在增加基础性薪酬的前提下探索其他激励性取酬政策,保障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薪酬待遇”的建议,做了如下工作。一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由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川委办〔2016〕47号),破除束缚科技人员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扩大科研单位用人和财务自主权,提高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省自然资源研究院、省草科院等高校院所从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人事管理等方面细化措施办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二是大胆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推进20家高校院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提高了科技人员转化收益,简化了审批程序。西南交通大学试点一年半来,已经有168项职务发明专利完成了分割确权,成立了10余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中低速磁悬浮二代技术、同相供电技术、气体保护焊机、可降解生物材料等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职务科技成果得到迅速转化并形成巨大经济效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和四川省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自主权十条政策,进一步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以科技人员为本,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一直以来科技厅高度重视对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宣传,在制定年度科技创新宣传工作要点中,把科技典型人物的宣传作为重点。通过密切与媒体的联系沟通,不断加强对基层一线科技人员默默耕耘、潜心科学研究事迹的宣传,加强对科研院所创新实践的宣传,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风气和氛围。
感谢您们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们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四川省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反馈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