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繁體中文 |  政务微信 | 政务微博 | 
|首 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办事大厅
| 政策法规
| 统计信息
| 党建工作
业务综合服务平台
| BRST大会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及答复 > 省政协提案
  • 索引号:
  • 文 号:
  • 发布机构:办公室
  • 发布日期:2019-07-09 15:07:52
  • 关键词: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920号,提案,答复,函,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0920号提案答复的函

杨志萍委员:

您提出的《建设高效技术服务体系 加快科技经济融通发展》(第0920号提案)收悉。科技厅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全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效推进技术市场体系建设。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机制,支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容错免责等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围绕探索深化“先确权、后转化”的有效模式、确权后科技成果处置管理的有效方式、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内部管理制度、培育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机构、建立改革试点容错纠错免责机制等6个方面深入推进改革试点,打造创新政策高地;2018年12月27日,印发《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明确将从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统一开放的技术市场、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壮大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培育技术转移示范企业、打造技术转移平台等六个方面来优化技术转移体系基础架构。二是快速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获批建设西部首家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6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16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65家,利用“互联网+技术转移”,构建形成集成果信息、评估评价、技术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转移“线上”服务平台;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1+4+N”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与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的区域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于近期签署,绵阳军民融合分中心、宜宾川南分中心等分中心已挂牌运营,积极打造天府技术交易市场建设。根据《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计划到2020年,我们还将培育100家市场化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新增30家以上省级技术转移机构。三是持续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技术经理人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模式和激励机制,并加强开放合作,拓宽培养渠道,积聚各地各领域资源,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今年计划培养300名技术经纪人,到2020年计划培养1000名专业化技术经纪人,为打通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提供人才保障。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不断改革创新,抓好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支撑引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继续加强政策供给,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45家单位改革试点,为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探索路径、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和改革经验。同时,待国家层面技术市场有关法规修订后,适时启动《四川省技术市场条例》《四川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等的修订工作。二是以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为重点,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等在关键技术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中国—东盟、中国—南亚等技术转移合作,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吸引优质科技成果来川落地转化。三是加大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建设力度,鼓励高校院所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探索设置技术转移机构岗位和技术转移转化职称,以市场化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在市场化运作中培养人才。四是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强化科研人员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团队组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引导高校院所围绕“5+1”现代产业布局,探索“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模式,加快推进技术市场的发展步伐。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网站管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