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纲委员:
您提出的《共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第0218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持学术诚信,是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的“生命线”。科技厅一直高度重视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和机制,努力开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学术和科研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科技厅设立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专门负责我省科技监督与科研诚信建设工作,把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作为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2020年7月,科技厅印发《关于建立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的函》,会同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宣传部等共17个部门和单位建立四川省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形成科研诚信建设工作联动大格局,进一步加强对科研诚信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是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2019年,科技厅印发了《关于科研诚信问题举报调查处理的暂行办法》《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工作暂行规定》《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监督工作规程(试行)》,并会同省委宣传部等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对加强科研诚信管理、学风作风建设、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科研诚信问题的举报受理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科技厅修改完善各类科技活动(含项目管理、奖励、人才等)管理制度,将学术规范和诚信要求落实到科技管理全过程,不断为科研诚信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不断落实科研诚信管理责任。科技厅、省社科联将科研诚信要求贯穿科技计划项目和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过程,不断加强对科研诚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单位)指导教育、医疗、学术期刊出版等单位正逐步完善内控制度,加强涉及本行业、本系统科研项目、科学研究、学术期刊等的科研诚信建设。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严格规范组稿、编辑、审稿及同行评议制度,保障刊载论文的学术质量。
四是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学术失信问题存在的土壤环境,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深化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三评”改革。会同教育厅共同印发《贯彻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促进我省高校破除论文“SCI至上”。清理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书、任务书模板中“唯论文”的相关指标体系。
五是严肃查处科研失信行为。2019年以来,科技厅严肃查处3起科研失信行为,对相关责任主体作出限期不能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及追回项目资金等处理,并进行了通报。同时,将相关失信行为和责任主体信息提交至科技部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在全国科技系统实行信息共享。
六是大力开展宣讲教育。通过四川日报、科技厅网站等媒介,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导高校师生、科技工作者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2019年,共举办省级集中宣讲报告会3场,全年开展宣讲教育活动1358场。在全省分片区召开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工作培训会,开展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业务培训。
围绕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下一步我厅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压实科研诚信建设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要制定本单位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具体措施,将科研诚信纳入人员聘任合同和考评范围;健全本单位学术委员会、科研伦理委员会等机构;建立科研诚信审核、科研伦理审查等有关制度和信息公开、举报投诉、通报曝光等工作机制,主动发现、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
二是不断完善科研诚信制度机制。拟出台《四川省科研诚信记录实施细则(试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科研诚信记录工作规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省级科技活动的诚信管理和学术规范。拟出台《四川省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具体措施(试行)(送审稿)》,维护学术诚信的土壤。建设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做好科研失信相关数据录入和汇总。
三是严肃查处科研失信违规行为。认真受理对科研失信违规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失信行为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会同教育厅、省新闻出版局、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加强对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对有学术不端行为的学术论文,要求学术期刊出版单位要实行撤稿、公开曝光,并通报作者所在单位,所在单位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和学风宣传。继续利用四川日报、科技厅网站等多种媒介,大力弘扬和宣传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努力营造优良作风学风。组织召开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座谈会,举办全省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工作培训会,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作风学风和诚信建设。
感谢您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提案办理征询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系人:李长军;联系电话:028-86729925)
![]() ![]() |
|
Copyright @ 版权所有: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蜀ICP备20023911号 网站标识码5100000064 | |
网站管理: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电话:(028)86723782 地址:成都市学道街39号 邮编:610016 | |
技术支撑: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 | |
pv总量 访客数总量 | |
![]()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49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