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0852号提案答复的函
经济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几点建议》(第0852号提案)收悉,科技厅高度重视,经商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建议
一是全链条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024年7月建立了省领导牵头的“链长+副链长+链主链属企业+承载地协同地”“15+N”重点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在链长带领下,各地各部门深入实施建圈强链行动,产业路径更加清晰、产业效益逐步提升、产业生态持续完善,进一步强化了资源省级统筹和高效配置,着力打通堵点痛点、优化产业生态、强链延链补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和水平,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是强化对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项目,由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达到70%以上,2024年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基础研究、重点研发等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700余项、经费约6.3亿元。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成功揭榜未来产业、产业基础领域“技术创新”揭榜挂帅项目48项,遴选支持产业基础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项目23个。
三是建立完善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强”计划,建立完善了以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干、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打造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蓬勃发展的良好格局,2024年培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总量达到1.82万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万家、增长14.8%,全国排名第十;新备案瞪羚企业48家,全省瞪羚企业备案总数达312家。
四是新修订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5月1日已施行。《条例》在更加强化基础研究能力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等方面作了强化,巩固提升我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成果,积极为科研人员“松绑”,为科技创新“赋能”。
五是积极推进国家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印发《四川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方案》,建立科技、组织、教育、财政、人社等9个部门参与的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创新优化评价标准50余项,惠及试点单位科技人才超3万名;实施前沿技术领衔科学家计划,11位科学家任选,正在修订《四川海外智力聚焦计划》,助力重点产业吸引集聚高层次海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
六是按照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关于“重构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体系、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的战略部署,设立了四川省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50亿元,坚持定位“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和转化”,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重点投资种子期、天使期初创企业,承载着财政资金的引导与放大功能,通过市场化运作、注重项目筛选与评估,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流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领域。
二、关于“强化国企与民企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议
一是着力提升国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国资国企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省国资委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起草《推动省属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若干激励保障措施》,印发《四川省省属监管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的指导意见(试行)》,联合省委人才办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省属监管企业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的意见》,推动省属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修订印发《四川省属企业经营投资尽职合规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12月版)》,提升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容错免责的实效,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坚持将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与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效衔接、一体推进,确定首批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20户企业清单,建立原创技术策源地各项评价指标和原创技术专家智库,评审确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15个领域121个重点项目;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双向发力,与清华大学共同发起成立100亿元规模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进入实质性运营。
三是深入推进与民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近年来,省属企业与华为、阿里、科大讯飞等签订产学研合作战略协议,通过常态化合作机制,创新开发了各类业务产品,共同打造了更多应用场景。
四是强化国资投资平台功能,加强服务保障,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四川科创投资集团积极开展科创引领直投、基金集群投资、科技创新服务、科创资源整合等,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投放资金超15亿元,培育考拉悠然等人工智能项目30余个,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实施民营企业破产重整,支持民营企业融资,降低民营企业投资门槛,2024年涉及民营资产交易达100宗以上,成交金额超过16亿元。
三、关于“以新需求拉动新消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建议
一是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等专项治理,严格落实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为企业纾困解难、助力发展。
二是推动出台《四川省推行经营主体以公共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证明的实施方案》,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解决经营主体开具证明繁、难、久问题;制定《四川省中小微企业增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升全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主动开放创新资源,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向全社会发布了个产业应用场景开放清单,促进更多资源融入产业链创新链。促进更多资源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同时加大对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的支持力度,将“新产品营收”“三新营收”纳入指标管理,鼓励企业加速创新。
下一步,科技厅将与其他省级部门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大部署要求,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提供精准服务,多措并举推动项目、资金、平台、金融、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和服务,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感谢贵单位对我省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贵单位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提案办理反馈意见表》上及时反馈我们,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