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科技助力 引领种地新潮流
乘车沿宜庆路进入庆岭镇先娱村,一条壮观的“绿色长廊”映入眼帘,南北延绵的山谷间,上万亩高标准农田层层延伸,长度超过15公里,这便是高县“新粮仓”——高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
园区内,一座“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育秧中心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该智能化育秧中心作为园区重点配套项目之一,具有选种浸种、智能高速流水线播种、叠盘暗化、控温催芽、循环运动式立体育秧育苗等功能,可有效规避天气对水稻育秧阶段的影响,秧苗的出芽率、成活率远远高于普通育秧方式,且可以节约秧田,提高土地利用率。
目前,整个育秧中心共有6条立体循环运动式育苗机床,满负荷状态下,1批次育秧能够满足850亩左右水田的种植需求,整个春耕生产期间可育秧3至4批次,还可根据市场需求,培育蔬菜、油菜等其它作物幼苗,既能满足核心区粮食作物育秧需求,又能兼顾农闲时期高品质蔬菜育苗,为土地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针对大面积的田间管理,园区也自有“高招”。眼下,园区内的千余亩油菜,生长正旺。田埂上,农技人员正操纵着满载肥料的植保无人机为农田里的油菜施肥。“这种类型的无人机既可施肥又可洒药,一天可作业100至200亩农田,便捷又省事。”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主任李光军介绍,传统的人工施肥、打药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喷洒不匀的情况。现在,使用无人机通过定位操控,可以实现高效率、精准化作业,避免重洒、漏洒和无效喷洒。1000亩地,两台植保无人机,2天左右就能完成。
秋收时节,联合收割机上场,整个园区的水稻,半个月时间就能实现颗粒归仓。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机械化作业,在园区帮工的村民夏仕友还是忍不住感慨,“现在育秧、耕地、收割都机械化了,老农民们该退休了。”
在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高县立足发展“智慧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大步迈进。一系列自动化程度高、精准作业能力强的高科技装备,让种地变得简单且高效,也让粮食丰产丰收有了更多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