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今天是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市州动态 > 宜宾

宜宾“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聚焦14个方向 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8 10:39:40 信息来源:宜宾市科技局

去年7月,四川省宜宾市“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以下简称“江源行动”)正式启动,发布了首批需求榜单。时隔一年,7月4日下午,在北京举行的宜宾市2025京津冀投资推介会系列活动中,宜宾发布了“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并同步发布申报指南。

14个方向榜单 赋能现代化产业发展

“今年,我们紧扣产业发展脉搏,精准谋划生成了14个方向榜单,面向国内外招募高能级科研团队。”发布会上,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杨璐菡向与会嘉宾介绍,2024年首批榜单反响热烈,成功引进来自北京大学鄂维南院士、中国科学院崔光磊研究员、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等6个科研团队,目前部分已投运,项目建设、人才集聚等超预期。

在“超预期”背景下,“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应运而生。榜单方向聚焦主导产业的延链补链和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主要涉及固态电池、单结钙钛矿电池、钙钛矿与晶硅叠层电池、新型储能、醇氢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物联与数据融合、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商业航天航空材料等14个方向。

动力电池产业是宜宾千亿级产业之一,而固态电池则是其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本次发布的榜单中,固态电池延链方向的需求就有4个,包括固态电池电芯、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钠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电池安全攻防等方面。

未来产业领域也是该批次榜单的关注重点。例如在低空经济方向,重点招募低空飞行器及核心部件、燃料系统等技术方向的研究团队;智能网联汽车方向,重点招募数字底盘方向的研究团队;商业航空航天材料方向,重点招募从商业航空航天材料端入手布局新研机构,逐步向航空航天产品的高精度制造领域延伸技术方向的研究团队。

“‘江源行动’是宜宾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生动实践,是宜宾探索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工作的新模式。”杨璐菡介绍,“江源行动”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引入国内外顶尖科技创新团队或科研机构来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着力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产生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孵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强深有感触。

“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将大大加速宜宾乃至整个区域的创新动力,形成科技生产力。”在“江源行动”首批榜单发布会上,张强就曾说,他十分看好宜宾这一科技创新模式。此后,他带领团队揭榜了项目,来宜领衔建设新研机构——智能固态电池创新中心。中心聚焦新型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研发孵化,拓展固态电芯人工智能检测、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研发孵化。

在“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发布会上,张强也带来了好消息:目前,办公场所已装修完成,中心预计8月底投运。面对此次发布的榜单方向,他认为符合国家当前发展需求、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欢迎优秀同行来宜“揭榜挂帅”。南开大学教授袁明鉴对“江源行动”第二批榜单的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袁明鉴表示,他与团队研究方向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未来希望落地研发机构到宜宾,助力宜宾动力电池和晶硅光伏的发展。

多项服务升级 构建全要素保障

当天,宜宾市也发布了本批次“江源行动”申报指南。

根据申报指南要求,揭榜团队需要拥有稳定技术来源。具体而言,揭榜团队应有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科研方向,有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依托,具有稳定的技术成果来源,前期科研成果具有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水平,有良好的产业化基础和方向,能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或布局未来产业。

揭榜团队还要以前瞻性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研发技术服务为主,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占年度总支出比例不低于40%,其中最低年度占比不低于30%。新型研发机构应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揭榜团队要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须在宜宾市新注册成立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或企业性质的独立法人机构。申报指南还对团队成员结构、孵化公司股权回馈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

针对揭榜团队关心的申报截止时间问题,杨璐菡表示,年内均可申报。为了更好地招引高能级、更适合宜宾的团队,宜宾将根据“揭榜”项目建议书情况,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我们将倾力构建全要素保障机制,彰显引才聚智的诚意与含金量。”杨璐菡介绍,针对成功揭榜的团队,宜宾将“全维度”进行资金支持,对项目综合评估研判后,按AB两档给予运营补助支持,A档每年不超过2000万元、5年最高不超过1亿元,B档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5年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

与此同时,宜宾还将提供“全链条”孵化服务,为项目提供涵盖财务、法务、市场、人力、投融资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并将积极搭建场景应用平台,助力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给予“全方位”人才礼遇,为项目领军人才及核心骨干提供免费人才公寓、人才绿卡、子女教育及医疗保障“绿色通道”,全力支持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型。

通过“江源行动”,宜宾力争到2027年建成超百人的新型研发机构12家以上,聚集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人才2000人以上,孵化科技创新企业100家以上,构建起集聚高端人才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矩阵,打造西部地区前沿应用技术研发策源地、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一蓝一绿”产业厚植创新动能,助力宜宾在全国GDP百强城市、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和全国数字百强城市排位中持续跃升。